top of page

鯨豚類如何接收聲音

已更新:2023年7月18日

  陸地哺乳類動物與海洋哺乳類動物在聽覺系統上最大的差異體現在鯨豚類的演化上,雖然同樣是海洋哺乳類動物,鯨豚類與鰭足類(如海豹、海獅等)的聽力系統也有很顯著的差別,例如:鰭足類有明顯的外耳而鯨豚類沒有;鯨豚類的耳道不具功能而鰭足類有。以齒鯨來說,齒鯨的耳道狹窄且充滿碎屑及耳垢,耳道也不連結至耳膜;而鬚鯨的狹窄耳道則是連結到蠟質帽端。


「既然鯨豚類的耳道不連結到耳膜,那聲音要如何傳至中耳呢?」


  齒鯨的下顎被脂肪包裹著,旁邊薄薄的骨頭區域稱作「鍋骨」,被認為是把聲音傳至中耳的器官,不像陸地哺乳類動物一樣有連結頭骨的耳道,鯨豚類的中耳和內耳被包裹在頭骨外穴的骨頭,齒鯨靠韌帶把這些骨頭和頭骨連接;而鬚鯨的耳骨則連接至頭骨,但實際發揮鬚鯨聽覺的器官為何也還在研究當中。

  鯨豚類的內耳與陸地哺乳類動物的功能一樣,但特徵表現不一樣,最大的差異是聽覺神經節細胞的數量、神經節細胞與毛細胞的數量比例、聽覺神經的大小、耳朵基底膜的大小及基底膜的支撐。齒鯨的聽覺神經節細胞比陸地哺乳類動物多;鬚鯨的聽覺神經細胞雖比齒鯨少,但還是比陸地哺乳類動物多。

  與人類相比,鯨豚類有更多與各個毛細胞相連的神經節細胞與更大的聽覺神經,這些演化都代表鯨豚類的聽覺接收程序是很複雜的。

  鯨豚類又厚又寬的基底膜與他們獨特的聽覺能力密切相關,基底膜越厚、越硬,代表耳朵能聽到更高頻率的聲音,齒鯨演化出另外的適應機制,增加基底膜的硬度,齒鯨耳蝸中的硬骨提高硬度,膜的厚度也比同尺寸的陸地哺乳類動物還大得多,這些適應機制造就了齒鯨的高頻率聽力範圍;鬚鯨的基底膜則是相反,特別寬、薄且具有彈性,而這些特徵則使鬚鯨屬低頻聽力範圍。


鯨豚類耳朵構造vs.人類耳朵構造



《參考資料》




2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