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海洋哺乳類之聽力受損(Hearing Loss)

  不論陸生動物或海生動物,哺乳類動物的聲音偵測器官都是同樣的,聲波會在中耳轉換成神經脈衝,再由大腦轉譯成聽到的聲音,若是暴露在高強度音量的環境中則會干擾此項生物程序,造成聽力障礙,甚至聽力喪失。


「聽力研究方式」

  科學家曾利用多種方式來評估聲音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聽力影響,聽覺靈敏度則可以透過聽力測試來測量,就像人類及其他陸生哺乳類動物檢聽力會使用的方法一樣。而人類的聽力受損研究已行之有年,科學家也可以利用這些已知資料來輔助海洋哺乳類動物的聽力受損研究,畢竟如上所述,哺乳類動物的基本聽力器官都是相同的。

  哺乳類動物的聽力受損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包含:聽覺靈敏度與聲音強度的對比、聲音的頻率以及暴露在聲音裡的持續時間,人類若暴露在極大聲的環境裡(如:搖滾演唱會、機關槍的脈衝聲…等),可能會體驗到短暫或永久性的聽力障礙,同樣地,人類在低強度的聲音裡待上很長時間(如:吵雜的工作環境),也可能造成聽力損害。反之,若動物是暴露在聽不到的聲音頻率中,聽力障礙不會發生。


「聽力閾值是什麼?」

  動物在特定頻率裡能聽到最小的聲音稱作在某一頻率裡的聽力閾值,如果動物是暴露在低於聽力閾值的聲音,不會聽到聲音,但動物能聽到高於其聽力閾值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當聲音強度跟暴露時間達到臨界值時,可能造成聽力障礙,而一旦超過臨界值,聽力閾值可能會暫時或永久性地惡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聲音需要更大聲才能被動物偵測到,如果聽力閾值在一段時間後恢復到正常水準,這種情形稱作「暫時性聽力閾值損失」(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TTS),而若聽力閾值無法回到正常水準,此種情形則稱作「永久性聽力閾值損失」(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永久性聽力閾值損失」可能是「暫時性聽力閾值損失」重複發生累積導致而成,也可能是單次暴露在高強度聲音下的結果。

  TTS研究已有針對多種海洋哺乳類動物進行,包括:瓶鼻海豚、白鯨、港灣鼠海豚、窄脊江豚、港海豹、加州海獅以及北象鼻海豹。TTS調查法是使用不同聲音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來判定會引起動物「暫時性聽力閾值損失」的聲音數值。

  有研究曾讓瓶鼻海豚及白鯨暴露在頻率400、3000、10000、20000及75000赫茲的聲音信號裡,並持續一分鐘,結果顯示,會造成「暫時性聽力閾值損失」的接收值大約在192分貝至201分貝之間,動物可接收的最高值落在400赫茲(193分貝)下,在此數據以下沒有動物的聽力閾值受到影響。

  海洋哺乳類動物聽力受損的數據目前很有限,TTS研究只限於少數物種的少數個體上,目前沒有針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PTS進行研究(況且此研究也不人道),只能以現有的數據推估可能造成PTS的聲音強度,而大部分海洋哺乳類動物的聽力數據來源則是由各類海洋哺乳類物種的耳朵解剖取得。


《參考資料》


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