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海洋哺乳類擱淺現象(Strandings)

已更新:2023年6月21日

擱淺一詞是指海洋動物在不適當的位置被發現,例如:離岸的物種在近海被發現,而大部分的情況,擱淺動物都會在海灘上或淺海上被發現。有許多造成擱淺的原因,如:疾病、遭到船的撞擊、受傷、暴風以及被漁具纏繞等,也有少數跟水下噪音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擱淺實例」


單就美國例子來說,每年有大約1000隻鯨豚類及2500隻鰭足類動物擱淺,有些動物擱淺時還活著,並可以回放到大海,大多則會在海上或岸上死亡,擱淺現象可能發生在單個體或群體上,當有三隻或超過三隻的動物在同時間及地點上擱淺,則稱作「大規模擱淺現象」,有些物種,如領航鯨,經常在世界各地發生大規模擱淺事件。要判定擱淺的原因或擱淺動物的死因很困難,雖然擱淺致死的動物會經過全身的解剖,但科學家通常對於動物擱淺前的身體狀況及身處環境一無所知,造成只有大約一半的擱淺死亡事件能判斷出死因。


再回到臺灣的鯨豚擱淺事件,以海保署公布之2022年擱淺報告來看,整年度擱淺鯨豚高達144隻,且其物種高達18種,占臺灣發現鯨豚物種數量的一半以上,但超過半數的鯨豚在發現時都已嚴重腐敗,導致難以判斷其擱淺原因。


「軍用聲納與擱淺事件的關聯性」


大規模的啄鯨擱淺事件並不常見,從1874年到2004年,只有136件大規模啄鯨擱淺事件,以此為前提,二個報告都詳細指出聲納的使用、時間及位置與大規模擱淺的關聯性,其他10次的大規模擱淺事件也在時間跟空間上與軍用聲納相關的海軍活動不謀而合,而這些事件都有三個一致的特徵:


(1)擱淺位置都在近海的深水海域

(2)擱淺位置都曾出現過啄鲸大規模擱淺事件

(3)擱淺物種包括不常出現大規模擱淺的柯氏啄鲸


以2000年在巴哈馬出現的大規模啄鯨擱淺事件為例,啄鯨是被擱淺地點附近的海軍聲納混淆,因聲納發出的聲音頻率與他們使用的聲音相似,在進一步調查後甚至發現,鯨魚的內耳有大量的出血,這些線索都指出高強度噪音造成的傷害。

即使這些擱淺事件都與軍用聲納使用的時間及地點高度相關,也讓大眾普遍認為軍用聲納是造成動物擱淺事件的主因之一,但要把動物擱淺單歸咎於軍用聲納而非其他軍事活動實屬困難。曾有解剖結果發現擱淺動物們有相似的傷口,但是還沒有充分證據顯示動物是受到聲音直接傷害。


※「聲音共振」假說支持動物出血的原因是當暴露在使用聲納的環境中時,聲納發出的聲音與佈滿空氣的組織器官形成共振,造成附近的血管破裂,這個假說最後被認定為不太可能發生,因為若要造成共鳴相關的傷害,組織器官會需要有大振幅的動作才可能形成。


《參考資料》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留言


bottom of page